您好,欢迎进入建得工程:引领建设工程服务新时代
微信
4009-028-021
服务热线:18248488601
工程课堂
首页 > 资讯圈 > 从扩大内需洞察基础设施投资方向

已有0人提交

从扩大内需洞察基础设施投资方向
发布时间:2023-06-12
点击次数:1699
来源:本站
2023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文章提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点,而基础设施投资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文章要求,“要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基础设施投资应着重关注是否有收入支撑,是否有合理回报。

根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微信截图_20230612212740.jpg



01

关注消费升级


(1)出行消费。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居住消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3)绿色低碳消费。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

02

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完善公路网骨干线路;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航空网络建设;提升水运综合优势;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2)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和农村电网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集约布局、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进综合水网建设;推动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建设;推进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强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等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供水、灌溉、水源工程建设;强化农村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在沿海缺水城市推动大型海水淡化设施建设。

(4)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统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布局建设,优化国家层面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跨区域物流服务能力,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5)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包括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建设促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环保设施。

(6)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包括补齐医疗领域建设短板;加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完善妇幼健康服务设施;提升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加快高品质、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建设;提升体育场地设施水平。

03

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1)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

(2)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

(3)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

04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1)优化现代商贸体系。提升城市商业水平,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商贸流通业态融合创新,同时注意防范垄断和安全风险。

(2)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围绕做优服务链条、做强服务功能、做好供应链协同,完善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商贸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铁路快运。探索建立城市群物流统筹协调机制,培育有机协同的物流集群。优化国际海运航线,强化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支持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05

关注乡村振兴


(1)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农房品质,严格建房安全标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村商贸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完善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站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网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

(3)丰富乡村经济形态。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乡村文化等特色产业。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应“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紧密围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国内经济循环为目标,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 END —